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

庞安时

庞安时

庞安时(约1042~1099),字安常,自号蕲水道人,蕲水(今湖北浠水县)人,被誉为“北宋医王”。

{xunruicms_img_title}

庞安时出身于世医家庭,自幼聪明好学,读书过目不忘。取黄帝、扁鹊脉书研读,不久即通晓其说,并能阐发新义,时年不满20,后安时病耳聋,进一步钻研《灵枢》、《太素》、《甲乙经》等医籍,经传百家与医药有关者,亦无不涉猎,融会贯通。庞安时医术精湛,能急病人之急,行医不谋私利,常让来诊者在自己家里住下亲自照料,直至治愈送走,他晚年参考诸家学说,结合亲身经验。撰成《伤寒总病论》6卷,对仲景思想做了补充和发挥。其突出特点是着意阐发温热病,主张把温病和伤寒区分开来,这对外感病学是一大发展。

{xunruicms_img_title}

{xunruicms_img_title}

《伤寒总病论》

庞安时少时即喜医方,潜心研究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等医学专著。旁涉经史百家,融会贯通,排除理学思想的干扰,因而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,尤其是在伤寒病上有卓越的贡献。他因其苦钻古典医学和大胆实践探索,表现在临床时无论医药针摩,都“挥洒自如”,疗效显著。但他也是一个典型的不受前人的理论束缚,坚持苦学多思,大胆探索,因而在中医事业有许多建树、许多创新。象开设病坊,留诊病人,这是北宋时期中医的一个创举。他还根据医药事业的需要,减少病人负担,为病人生产药材,实施药物产、供、用一条龙。坚持为医“不致于利”,其高尚的医德医风,对今天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。

上一篇:陈沆

下一篇:徐复观
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